《我给江主席献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夏冬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字词,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我”及其他香港人民的激动。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字词,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我”及其他香港人民的激动。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激动、欣喜和幸福。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
2.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本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解决了字词的难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本文,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语?
(1)献花
因为整篇课文紧扣“献花”一词,按照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这一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描写。
请一生按这种顺序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2)激动
因为无论是献花前、献花时、还是献花后,我一直都是激动的,这种情感贯穿了这篇文章的始终。
3.我们曾经说过,在这类记叙文中,往往事情的发展是明线,而情感的变化是暗线。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1997年6月30日那一天,同小作者蒋咪咪及其他香港人民同欣喜、共激动!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献花前
出示自读要求:快速默读全文,用直线划出能够体现“我”以及其他人们当时激动的心情的句子,并认真思考你选择它的原因。
1.兴高采烈的人们手拿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秩序井然地等待着中央代表团的到来。
(1)兴高采烈
“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兴致高,精神饱满,你直接从词语中感受到了我的兴奋激动之情。
(2)秩序井然
①而即使是即将迎来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的人们也丝毫没有一丁点儿杂乱,而是整齐地排着队伍,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江主席看。这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秩序井然
②你能不能也用“秩序井然”造个句
(3)原来不止是我一个人如此激动,其他的香港人民也——“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2.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1)又是……又是……
改成“既……又……”还不好?虽然二者在意思上是一样的,但是前者在情感上要比后者来得强烈得多,更能体现出我当时激动万分的心情。
(2)竟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雨水打在脸上很难受,可此时此刻,我居然连擦一下脸上的雨水都顾不上,说明我当时实在激动,一心一意只盼望着江主席快点来。
(3)指导朗读。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兴奋、激动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3.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欢迎队伍立刻沸腾起来。
(1)沸腾
生活中,你见过沸腾的情景吗?(水烧开时会沸腾)
水沸腾时是怎样一番景象(温度很高,气泡在咕噜噜地往上冒,耳边是噗噜噗噜的声音)
而当时,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情绪高昂,激动万分,就像水沸腾时的情景一样热烈。
(2)“来了!来了!”
连用了两个来了,而且后面都是跟的感叹号,说明情感很强烈,可见“我们”当时已然激动到了极点。
(3)指导朗读: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专机就要降落了,江主席就要来到了,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让我们怀着无边的激动读好这一句。
朗读时循序渐进地释放,更能表现出人们情感的炽烈,这也是咱们朗读上的一个小技巧,我们再来试一试。
4.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高兴得热泪直流。
(1)“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连用了三个感叹号,“我”的激动之情可见一斑。你从人物的语言体察到了人物激动的内心。
(2)挥动
如果不是激动万分,也不会有挥动花束的欢迎行为,你从人物的动作体会到了人物激动的内心
(3)热泪直流
连滚烫的泪水都忍不住直往下淌,难道还不够激动吗?你从人物的神态感受到了人物激动的心情。
(4)指导朗读:就让我们用最炽热的情感欢迎主席的到来,读!
写作方法的指导:点面结合
出示刚才的两句话:
“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欢迎队伍立刻沸腾起来。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高兴得热泪直流。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刚才分析的两句话,它主要描写了人们欢迎江主席时的场面。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都抓住了哪些人物?(前来欢迎的代表、“我”)
前来欢迎的代表是一个群体,我们把这种人物众多的群体场景,也就是整体的场景、气氛描写称作“面”的描写。
而“我”则是个体,咱们把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描写,称为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
这种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描写,我们就叫做“点面结合”。
出示升旗时候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个是点,哪个是面,巩固认识。
5.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
(1)欣喜若狂、激动万分
是啊,喜悦激动得都要发狂了,这里十分直接说明了“我们”此刻的心情。
(2)洗刷了百年耻辱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百年耻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红“百年耻辱”)
呈现历史: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同学们,读完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是啊,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香港人民生活在英国的统治之下,没有主权,没有尊严。而如今香港就要回归了,奴役我们的人就要被赶跑了,香港人民终于又成了香港真正的主人,所以——齐读句子。
(3)感知反问句
不知同学们关注没有,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反问句,谁能将它换一种说话,意思保持不变)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女生读第一句(反问句),男生读第二句(陈述句)
你们更喜欢哪一句,说一说理由(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人们当时欣喜、激动之情)
让我们再次读好这句反问句
献花时
6.在这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时刻,每一个香港人都希望自己能亲手把献花送给自己的国家元首,而姜咪咪成了二百多万青少年中那个幸运的人,激动之情更是无以言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见证当时的情景。
(1)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十小节,思考下列问题,圈出相关词语:
①“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江主席是怎样对待“我”的?从中你感受到江主席是怎样的人?
交流:
①从“献、踮、吻、依偎”感受到我对江主席的爱戴
②从“望、俯、拥、拍”可以感受到江主席是个亲切慈祥、和蔼可亲的人。
在这里,我们从一系列动作中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2)我深深地爱戴着江主席,而江主席又是如此慈蔼地对待我。此情此情,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出我当时的感动与激动?
出示: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母亲给你的感觉是?当一个孩子被迫离开母亲时,他会感到?现在,当这个失散多年的孩子经历了种种波折,重又回到母亲的怀抱时,他的心情必然是?(激动万分的、依恋不已)
说到这里,老师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这句话既像比喻句又不像比喻句,你们觉得呢?
若同学说不是,请他谈理由;若同学说是,继续质疑:
我们说比喻句是把两个本质不同但却有相似点的事物放在一起。但这里“我和孩子”都是人啊,怎么能够放在一起呢?
我是香港人,在这里,我代表了香港,所以这里“孩子”指的其实不是我,而是香港。
那么母亲呢?(祖国)
因此在这里,失散的孩子重回母亲的怀抱,实质上指的就是——被英国强占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版图。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香港同胞回归时的无限激动、喜乐与幸福。
让我们怀着这份心情,读好这句话
三、总结
献花前,我的心情是兴奋激动的,因为即将迎来敬爱的江主席,即将迎来百年之后香港光荣回归的时刻!
献花时,我激动的心情有增无减,因为终于见到了江主席,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一刻。当江主席拥我入怀时,幸福感和归属感涌向了我的四肢百骸。
献花后,我激动的心情并没有得到平复。因为1997年6月30日,我见到了江主席,见证了香港回归的光荣时刻,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四、再读课题,升华中心
课的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江爷爷的敬爱,深情地读好课题——
让我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自豪激动地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献花前
献花时 激动
献花后
作业设计: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