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信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王妹芳
摘要: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课堂教育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当我们品读语文课本中的那些字句优美、朗朗上口的名家名篇时,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自然景物、人间亲情以及国家大好河山的最动情的赞美。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必须把知识教育和学生的情感及培养充分结合起来。此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概念,以及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实施
情感教育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实施完善的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心情放松,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个体性格、情感内涵以及人生价值观方面有整体的进步,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为了强调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语文书中,文字和图画有了高度的融合,相得益彰,文中处处对自然景物、人间亲情以及国家大好河山的最真实的赞美。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文的时候,也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实行情感教育。以下章节,本文作者对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展开了论述:
一、朗读欣赏,生成情感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学生要知晓作者在诗词美文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意,并认同作者的主体思想,必须多诵读几遍课文,诵读过程中细细品味,而这些并非学生能直接从老师那里学习到的。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文学大家郭沫若对此写过一段形象生动的文字:“在沙滩上漫步,倾听着狂风卷裹着波涛向岸边袭来的声音,每个听海者的体内血液都沸腾了,促使着我们积极开拓进取,奔向新生活”。通过倾听波涛汹涌的声音,会使人思绪万千,在课堂上亦是如此,教师的范读流露着真情实意,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它是语文教师在掌握了文中的感情基调、在与文中作者感情相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最真实的状态。教师对于学生内心的震撼是巨大的,鞭策着每个学生奋发向上,就像与诗词作者本人产生了心灵上的交流。不仅如此,诗词歌赋的美学价值在教师的真情范读中得到了再次的艺术展示,将倾听者带入文中描绘的世界,这就极大程度的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东方之珠”》,“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进行了示范朗读,重读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漫步”“沐浴”“倾听”等词语。学生听了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审美情感得到提高,都不由得赞叹“东方之珠”香港沙滩的迷人。
(二)通过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作者情感。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作者感情的流露,作者的文笔水平越有发挥,其文章所表达的内心情感就越丰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文章,对于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寓意的帮助是有限的。学生通过熟读课本中的散文名篇,实现能逐字逐句的通背全文,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能够最大程度的感悟到作者创作此文的中心思想。
《桂花雨》课文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字里行间情感真实,透过文字,读者仿佛可以闻到桂花的清香味道。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诵读此文,细细感悟其中的深情。大声诵读这篇文章时,其中关键的词句要多读几遍,背诵下来,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以期与作者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创设情境,感悟情感
小学生的内心思想如同平静的湖泊面,扔进一块石头,水面就能产生逐圈的水起形态。在情感教育过程中,真情实感、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就如同一颗石子,必定会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就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而进一步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正确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情感联想,将书本上的客观存在的字句,通过内心的情感和想象中的意境充分结合起来。
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讲述已故国家领导人骨灰撒向大海的课文《在大海中永生》,因为学生们年纪太小,对当时的那种感人至深的场景很模糊,再加上还未学习那段历史知识,综上原因,会影响到对本篇课文的理解。要让小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感人的场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播放了这一时间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对这一历史进行了讲解,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媒体化的上课方式,让学生从画面、音频等试听资料中感受这一场面,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就如同作者一样,置身于这一历史画面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内心就快速对伟人产生了敬仰。
三、由表及里,体会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两边分别站立着文字作者和读者。读者越过这一桥梁,与作者握手言欢,进行心灵思想的沟通,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开拓思维,展开丰富联想,引领学生正确把握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使得他们有与作者面对面沟通的感觉,体会丰富的情感。
如:在讲述向白衣战士学习的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中,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问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为什么不是白衣天使,而叫白衣战士?得知原因后,方能深刻理解故事主人公的那种临危不惧,丝毫不考虑个人安危的英雄主义精神。另外一篇讲述献身精神的课文《生命的壮歌》中,教师积极开发学生们的思维,想象用什么真实故事来突出生命如歌的中心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真切地领悟到弱小人物在重要关头,也能做到乐于奉献并勇于牺牲自己。他们的幼小心灵深受感触,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四、课后延伸,培养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续写文章和写读后感是学生们关键的课下作业。这种方式能快速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学习效果。学生们要想做好这一课后作业,就必然要求他们准确理解课文的主体思想。有一次作业是读完关于海伦凯勒的文章后写读后感,在文中他们表达出了对凯勒的同情以及敬佩之意,表达出了真情实意。比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与海伦凯勒相比,我现在的学习生活真实太幸福了,我要刻苦学习知识,掌握本领,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这才是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时刻谨记,应把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当作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采取这种方式的最终目标是,一方面能提升他们的语文成绩,另一方面是树立正确观念,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加快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观念的培育,具备人文主义精神,争做现代社会的积极分子。
参考文献:
[1]孙锦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新课程(科研),2011,(07)
[2]周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成功(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