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金鑫
摘要:数学,总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得已而学,结果学生们学的很累,老师也教的很累。数学课堂教学的改变,在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显的非常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部分教师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尝试创设问题情境,但是大部分的往往流于形式。要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及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有一定的成效,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必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
什么是问题情境呢?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为了引发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继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发现和质疑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科的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广泛,即便是有,大多数教师也是应付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并未真正重视。要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及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有一定的成效,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
一.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要想学好数学,就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的。所以,为了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构造新的认知结构,我们在向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必须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相适应。简单地说,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给学生们教授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新知与旧识进行对比,带着学生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新知识,使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思路,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入到下面知识的学习。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的大小。首先可以先复习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在这边由教师引导,同学回忆,当整数数位不同的时候,数位越多,这个数就越大,数位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同一数位上数大,这个数就大。在此提问,同学们知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怎样的吗?它和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什么异同呢?紧接着,出示图片,比较0.6元和0.48元的大小。同样的,先引导学生用之前学过的方法,将这两个数通过圆角分的转换和从计数单位出发,用两种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我们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由此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将数学问题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那么为了有效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我们必须在生活中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由此开始逐渐引入新课,师生之间就会显得很亲近,学生就会觉得倍感亲切,那么它们就会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上好这一节课。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找规律
本节内容是非常需要贴近生活实际来学习的,所找的规律本身就是从生活实际中去发现,让学生经历由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到发现规律,以及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除了书上的情境图,还可以列举身边的案例,例如手指和指缝的排列、学生和课桌的排列、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盒里的圆形和小木棒进行类似的模仿排列等等。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那么不仅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加浓厚,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三.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形象生动具体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通过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问题情境形象生动而又具体呢?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使数学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比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更愿意去理解和记忆,尤其是故事,百听不厌。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材料比较简单,只是罗列出几个关键的条件。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注意,教师就必须将情境材料进行拓展和补充,形成一个小故事。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混合运算
书上图中有4个关键条件,但是这4个关键条件并不能构成一个小故事,甚至这些条件一看就让学生生出又要做题的感慨,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拓展和改编:一年一度的小棋手比赛又开始了,小英要去超市里采购比赛用的3副象棋和4副围棋,一副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她不知道一共要付多少钱,谁能帮帮她呢?这里简单的加了几句话,使4个条件串联起来,让情境故事化却又不啰嗦。
2.使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数学来自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从一点一滴抓起,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确定位置
新学期调换座位后,同学们的座位都变了,让某位学生说说现在自己的位置,由此涉及到位置的确定,进而点出主题,明确位置的确定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而统一的标准是为了在生活中更便捷的找出某个人的位置。这里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出发,利用数学解决问题并运用到生活中,使生活中确定位置更加的便捷清晰,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
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关注课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数学的学习对于提高人的思维有着很大帮助,它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还可以发展人的思维。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回顾我们的学习生涯,对于哪些学习内容记忆最深刻,理解最透彻呢?毋庸置疑,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记忆最深,理解最透。可见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尽量使情境活动化,让每一个学生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耳倾听、用脑思考。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可能性
在学习《可能性》这一章节是一定要设置活动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于各种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理解比较困难。常见的活动设置就是摸球游戏,即在装有若干个不同颜色小球的袋子里进行有放回的摸球,求摸到其中一个颜色的小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教师设计时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摸球,记录结果,整理数据,小组交流,分享成果。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果课堂时间充裕,还可以设计摸纸牌的游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直接感悟到数学经验的获得过程。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1] 董玲.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情境题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04:9.
[2] 王文竹.初中数学教学创设自主学习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05:8.
[3] 徐联波.小班条件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2.10:25.
[4] 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28.
[5] 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31.
[6] 曹艳.浅谈怎样从生活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J].科技资讯. 2007.0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