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信息
让语文课堂释放经典光彩
——《珍珠鸟》教学例谈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王伊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一本小学语文书承载着几代人,如何让语文课堂释放出经典的光彩,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潜心钻研。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冯骥才1984年创作的散文,它在中国文坛上是享有盛誉的。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作者和珍珠鸟一家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的整个过程。作者以自己的一颗博爱之心,为珍珠鸟营造理解、尊重、信赖的生长环境,对珍珠鸟的淘气表现出无声的默许、诗意的宽容,展示了大师的宽广胸怀。《珍珠鸟》所展示的,是一分爱意融融的人鸟相依图,是情、景、理的高度和谐与统一,是扎根于心底的水墨风景画般的记忆与感受。
无数优秀教师将这篇课文演绎的淋漓尽致,但细读课文和查阅资料,再有幸拜读了高子阳老师《我的课胜过你的》一书后,让我对这篇老课文有了新的解读。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本课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品读文本,感受“三重境界”。
所谓境界,就是指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它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而本文中的“三重境界”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生动性、逻辑性,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地解读,才能把深奥抽象的“三重境界”讲得浅显易懂,把“信赖”讲得生动具体,把“小珍珠鸟”和作者微妙的情感变化描绘得活灵活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他们步入富丽堂皇的知识殿堂。
所谓“三重境界”顾名思义,第一重境界的创造是当作者为珍珠鸟做了一个有吊篮点缀、铺上干草的这样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巢,这是作者为珍珠鸟创设的第一重境界——安全。正是在这样安全舒适的境界中,珍珠鸟有了雏儿。第二重境界的创造是从“拨开绿蔓一看”,作者看到这可爱的小家伙非常像它的母亲,可爱至极,甚是喜欢。而小家伙的内心世界也在发生着转变,第4自然段就是最好的表现,小珍珠鸟在家里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想停在哪儿就停在哪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份境界叫做 ——自由。作者给予珍珠鸟的这份自由,使小家伙都忘了回家,傍晚要在它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才回去。第三重境界的创设从那句“它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看出小珍珠鸟是如此信任作者。而这一份信任是基于安全和自由基础之上的,才使得小珍珠鸟把作者“我”当成最可靠的朋友。正是这三重境界的创设才使得小珍珠鸟和作者之间彼此信赖,这也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精彩的语文课堂不仅语文教师要有会遣词造句,还要读透文本,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剖析,经典的语文课堂会释放其独特的魅力。《珍珠鸟》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老课文”,老师们都在最后四个自然段中找到了最后一层最高境界,却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高子阳老师也在《我的课胜过你的》一书中提到:境界不是一个孤立的词,很多专家学者研究过境界,而境界一旦出现在课文中,我们就要以境界的理论来解读,把一重一重的境界找到,不能只关注顶层,而忽略底层、中层的存在。
二、结合文本,领悟写作精妙。
顺序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珍珠鸟》一文描写了小珍珠鸟你“飞来飞去”、“喝茶”、“啄笔尖”、“啄手指”、“舍不得回去”、“熟睡肩头”等活动,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小珍珠鸟和“我”之间的空间距离开始推敲。课堂上,我追问同学这几个小珍珠鸟的活动可以交换位置吗?孩子们回答出乎我意料:不能,这几个活动是环环相扣的。是的,小珍珠鸟和“我”
之间缩短的不仅仅是空间距离,还有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当小珍珠鸟最后在作者肩头睡着的那一幕,我们人与动物创造的美好境界——信赖。
《珍珠鸟》一文不仅在描写活动时有一定的顺序性,在选择描写的活动时还抓住了典型性。其实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可以发现,小珍珠鸟和作者相处时还有许多有趣的细节,孩子们说“文中的“我”吃饭时,小珍珠鸟可能飞到他的碗上啄米粒。还有的孩子说““我”睡觉时,小珍珠鸟可能飞到“我”的脸上啄我的鼻子。……五花八门的想象很精彩,但是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活动写进去呢?这就是作者在活动选择上的精妙之处,选择的典型性。恰当的事例,才能突出事物个性;有情趣事例,才能把事物性格写得丰富有内涵。其实“啄米饭”和文本中“喝茶”的活动很类似,重复写就导致了文章内容的啰嗦。如突出一个特征,笔墨要相对集中;如突出好几方面的个性,则要从不同侧面选取事例,力避重复与雷同。
三、深入文本,体会“信任”真谛。
《珍珠鸟》写于1984年,那时更处于文革时期。“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全民族前所未有的思想混乱,社会风气和党的建设受到严重败坏。一些投机分子、阴谋分子、打砸抢分子和野心分子乘机鱼目混珠在党内窃取一部分权力,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无知的思想行为开始泛滥,使得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受到严重削弱。正是在这个时期,冯骥才如横空出世一般登上文坛,起点之高出手之快令文坛为之震动,而如我一样的青年读者则被他那一部部小说深深打动了心灵,《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啊!》、《爱之上》……不过,那一时段最令我感动的文字,倒不是他的这些小说,而是他以纪实笔法所写的《一百个人的十年》,我一直觉得这是现今流行的“口述历史”文体的肇始之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以我的人生经验,每人心中都有一片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永不示人;更深的痛苦只能埋藏在更深处。可是当这些人淌着泪水向我倾吐积压在心底的隐私时,我才知晓,世界上最沉重的还是人的心。但他们守不住这一份痛苦,渴望拆掉心中的围栏,他们无法保持永恒的沉默,也不会永远沉默。这是为了寻求一种摆脱,一种慰藉,一种宣泄,一种报复,更是寻求真正的理解。在那场人与人之间相互戕害而失去了相互信任之后,我为得到这样无戒备无保留的信赖而深感欣慰。”
“信赖”一次次出现在当时冯骥才的笔下,那是他心底的声音。他创作的本意就是想展现因为“信赖”而生的美好境界。只是,因为长期的信赖缺失,所以一方面有着强的信赖渴望,并愿意在日常创作中加以展现,而另一方面,“流泻下一时的感受”,用《珍珠鸟》这篇文章寄托他的这份情感。
作为语文教师,熟读教材轻而易举,但是要读透文本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得。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落实到行动上,研究课程、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自身、研究教学过程,研究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积极反思,注重调整,力求更好,让自己的课上得自己得意、学生满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珍珠鸟》
3、《我的课胜过你的》 高子阳 福建教育出版社
4、《冯骥才合集》 冯骥才
5、《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
6、《记叙文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