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对策研究
昆山市陆家中心校 张晨 2013年参加工作
摘 要:学生在进入学校后,语文成为他们的首要学习课程。而识字教学又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必经阶段,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更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针对教师识字教学的方式、学生的识字状况及困难等问题,指出在进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对策研究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但识字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识字教学反复,机械的学,学生不理解字的形、义,从而使得学生错别字增多;不顾儿童的心理实际和年龄特点,片面追求识字的速度和数量;识字教学方法单一,没有相互借鉴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现代教学设备没有很好的利用等等。为了避免小学识字教学走进各种误区,笔者就识字教学的现状做了调查,总结出现阶段识字教学现状,并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识字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从上述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学生在入学前都参加过学前班,进行过提前识字训练。许多的老师也都赞成这种做法。笔者认为提前识字有他的一定的道理。但是,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4-5岁,但语言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4-5岁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的发育和发展还不完善。智力发展水平也不高。在这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识字教学,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他只片面强调“识字”,忽视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影响了儿童早期的思维发育。再者,如果儿童在学龄前学习的是一些不合规范的识字内容,入学后接受到正规的识字知识和内容,他们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以致无法辨别识字教学的正确性。而且在儿童的智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要求他们掌握力不能及的知识,会大大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这些都是与我们的新课标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只有这样,识字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发展。
2 识字教学应合理追求识字量和速度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片面的追求识字的数量。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不高。抽象思维还不完善,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识字。我们在短时间内教给学生大量的生字,他们即使在短时间内记住了生字的音和形,记忆也不会保持长久,容易产生对生字的回生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错字别字也会大大的增加。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经验以及知识等都会对学生识字产生制约。所以开展识字教学不能只片面的追求识字量,还必须考虑到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时,不能超越儿童的实际发展,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识字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真正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帮助,同时也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的识字教学。
3 识字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想要识字的愿望,同时,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对学生的识字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单一、枯燥。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一些学生或多或少的会丧失对识字的兴趣,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怎样用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学汉字。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喜欢交朋友。根据这一点,我们教师可以将每一个要学习的生字亲切地称谓“汉字宝宝”“戴红帽子的生字娃娃”等,生字头上的拼音便是生字戴上的红帽子,再以“摘下她的红帽子”的形式来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从而让学生觉得他们不是在学习生字,而是在交一个新的朋友,而不记得心朋友的名字和样子,是非常不礼貌的。这样一来,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对于学习生字产生了兴趣。总而言之,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只有采用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会有高的学习的效率。
3.2 运用谜语、儿歌,体验汉字学习的乐趣
不难发现,在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用儿歌、字谜的形式来学习汉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自己编织一些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学生识字,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己编儿歌来识记生字。在教生字之前,我们教师也可以先搜集一些与要教的字有关的字谜,然后识字之前把这个字谜说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汉字也有了学习的兴趣。例如:①猜字谜:天下无人——二;省一半扔一半——抄;女生集合——姓;月亮跟着太阳走——明;②趣解汉字:尘——小土就是灰尘;宝——家里有玉,当然是宝;杯——杯子不是木头做的;灾——火在家里烧起来;③开火车进行接龙游戏:同音字接龙:天气——气体——体会——会议;④让汉字对话:“力”对“咖”说:兄弟,拎两口箱子去哪里啊?“飞”对“乙”说:野鸭兄弟,翅膀没了怎么飞?你慢慢游吧。“熊”对“能”说:哥们,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啦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谜语,儿歌等识字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3.3 采用增添识字法,进行规律教学
从调查中我们知道,有80%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我们把这些简单易记的汉字当作基本字,通过这些基本字来加一笔、减一笔或合起来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例如:“日”加一笔是“目”、“目”减一笔是“日”、“日”和“月”合起来是“明”。还可以采用部首的变化来识字;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识字;形声字的特点识字;等。学生在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后就可以根据字的不同情形来灵活运用。例如,换偏旁记,像“泡、抱、炮”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学生称之为“姐妹字”。 在汉字中,这样的现象还很多,学生识记生字的主要方法便是换偏旁记。他们会运用“抢”、“枪”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学习“苍”,而学习“坦”、他们会联想到“但”……我们如果能够找出字形之间的关系,那么识字便容易多了,而且在学习新字的同时也顺便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生字。
4 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识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像、幻灯、实物等途径,化静为动,使抽象物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识记变为形象有趣的识记。我们教师可以先利用实物、图画、幻灯、录相等与之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引入一个形象的情境中。例如:在教“梨”字时,先出示实物梨,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在教“岛”字时,先为生字配画出示“岛”的图片,学生首先明确了事物;然后在图片旁出示生字,以动画效果展现,把构成“岛”字的两个部分先后闪动,这样,学生就认清了字形,同时也帮助学生记忆了字形。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并让他们模仿动物叫声,然后再学习生字。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在识字教学中,通过讲成语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通过看图、听音、听故事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的学习作好铺垫。
5 识字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生字的大部分认识来自于课堂,但是笔者认为生活也是识字教学的大课堂。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如果使学生学习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形象直观和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字,感受生字,运用生字,同时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如:书店里的各种适合儿童看的书,超市里各种东西的名称、说明书等。我们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从课堂走向生活,要经常地指导学生换个角度学习。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识字袋”,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认字;指导学生制作“生活识字本”,随时将课外认识的字剪贴成册;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如此一来,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适时的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记住那些生字。
从总体上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小学低年级目标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总体还是比较良好,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应该对识字教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进而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识字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此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仍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并且有待我们进一步地调查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4.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3]闫雪莲.关于小学生识字(汉字)心理规律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09 (08)
[4]小学识字教学策略浅谈 孙静[J].陕西教育,2011年1-2期
[5]张晓英.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文学教育,2011(09):138
[6]张晓花.新课标理念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07
[7]于漪.于漪文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何井修.巧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识字效率[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