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信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青年教师的启示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陆金燕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被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生活教育”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生活教育就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机勃勃的活的教育。
首先应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广大教师的一块领路牌,也使我们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关键词:生活教育 青年教师 新教师 启示
(一)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今年刚接手二年级一个班的语文,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本课的词语都是关于国庆节的,上课伊始做一个小调查,居然很少有人能够根据文中的插图和课文内容来推断出本课的主题,也很少有人了解国庆节。我们总说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本课,来普及一下国庆节的知识,例如讲几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我在我们班上讲到了上甘岭战役的时候,不少同学眼眶都湿了。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却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并且,学完本课不久之后就是国庆节了,这样正好又联系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就是教育,这样的教育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反馈到生活中去的有效的教育。青年教师不应省去这一环节,而只专注于教授生字,专注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社会的教育史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就拿学生的德育工作来说,我们平时教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言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现在很多社区都有面向社区成员的公共阅览室、图书室,而我们的学生在进入这样的场所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坐座位上聊天,跟朋友谈得忘乎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行为也会收到影响,会对公共秩序、社会道德产生质疑。
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我在上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讲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爸爸车里的导航仪,甚至大致介绍了导航仪的功能和原理,我惊讶地问他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他说这些知识都是爸爸告诉他,并且是他坐在爸爸的车里观察到的,这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所以说“社会即学校”反映了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一股重要力量。
3.“教学做合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空中阁楼是不存在的。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
刚刚和学生接触时,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学情不能很好地把握,更应该注意按部就班地来教学,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一件事不得不提,由于我自己是刚从大学里面毕业的青年教师,平时习惯写行书,备课或写材料时字迹难免有很多连笔,有一次在教二年级写字的时候,我在黑板上板书“波”这个字,第六和第七笔一不注意就连笔写了,结果在作业本上,发现了有个别同学模仿我的样子也连笔写了,看上去很随意,很不认真,不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写字要求。这时,自己平日教育学生写字要规范的话语声声贯耳,我不觉羞愧起来。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认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青年教师,尤其要把握教、学、做的统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方法,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二)生活教育的目的
首先是大众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向生活靠拢,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渗透到生活当中去,除了教学方法的以人为本,还包括教学内容的以人为本,即怎么教,教什么。
(三)青年教师从生活教育中悟出了什么
1、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材施教
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很容易专注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统筹或者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即专注于自身的发展,而忽视真正的教育主体——学生。教学做合一,脱离了学的教是没有以意义的,教学相长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生活教育充满了以人为本的色彩,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之处来进行教育。
我们班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做完了所有的作业时总是再向我要作业做,我根据她的情况,让她准备一本摘抄本,买几本课外书,看到好词好句好段的时候,摘抄下来,借以提高她的语文素养。而对于后进生,则更注重让他们去夯实基础。
青年教师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需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去,把握住学生原有的水平,把握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的脉搏,然后因势利导,放开手脚,干出才干。
2、把握教育方法,因时施教、因事施教
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把握好教育时机,有些太调皮的学生就算再惹人生气,也尽量找准时机再教育。对一些比较害羞内向的学生,尽量不当众严厉批评,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班有几个内向的学生,有问题时,我尽量找他们单独教育,有一天,一个害羞的孩子踩着下课的铃声跑来对我说:我真希望语文课能再久一点呀。我也注意多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可贵之处,该表扬时绝不吝啬我的表扬,介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很多学生心里感到“有点烦”。对他们来说,生理发展日趋成熟,心理发展尚不稳定。外面精彩的世界,眼前升学的重担,耳旁父母着急的唠叨等等与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我们应注意协调好孩子休息和学习的时间,避免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大扫除的时候拿着扫把挥舞着玩,我借扫把之事,说:你能把扫把挥舞地这样神奇,那么老师相信你在扫地的时候肯定会很卖力,扫得很干净,这个学生果然把自己的包干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坐下来后,我拿着他写得乱七八糟的作业本说:地上的垃圾你扫得很干净,可是作业本上这些不好看的字我相信你也能把它们扫干净。
这样,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教育的好材料,青年教师应走到学生生活中去,拓展自己的视野,把社会变成一个大的学校,这样不用局限于书本知识。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小结
陶行知先生给生活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一是生活之教育;二是生活影响生活之教育;三是为着应济生活之需要而办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的一种科学的大教育观,是吸收了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的结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一项最宝贵的创造。它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与教育的辨证关系为基本矛盾而展开的,是囊括整个人类教育的大教育论。我们青年教师应牢记先生的教诲: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要做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曹先捷,王思中,陶行知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2]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