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信息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1)
陆家中心小学校 王亦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由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求解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寻找解决计算的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揭示主题。
1.谈话: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说明:大象实在太重了,我们没法用秤称出它的重量,但是聪明的曹冲把大象换成了同样重的石头再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策略。在数学中我们也常常用一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策略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策略的习得,是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获得的体验,然后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做法以加深体验,逐步抽象、概括而形成,所以分析问题时的思考方法是形成策略的基础。
二、体验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题1,学生默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第二个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2.交流算法
提问: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题目中的条件之间的关系,你准备怎样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可以怎样想?同桌先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是怎样想的吗?
提问:接下去怎样思考呢?
(根据第三天摘的个数和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可以求出第四天摘的个数。。。。。。)
追问:同学们的算法是根据题目中的哪个条件想到的?
指出:找到题目中有联系的条件,按条件一步步求出问题的结果。这是从条件想起,看能求出哪个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式解答
谈话:现在你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请你选择一种方法,完成在书本上。
交流:填表的同学说说看,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填的?
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4.回顾概括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过程,开始先了解什么,接着根据什么想到解决的办法,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有哪些体会。
交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理清条件和问题,再分析怎样解决,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解决。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解决或者列表找出答案。
追问:那刚才分析问题是从哪里开始想起,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呢?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有什么好处?(根据条件可以清楚地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这道题的分析是从条件想起,根据第一天摘30个,以后每天都多摘5个,先求出第二天摘多少个这个新条件,再求第三天摘的个数;然后还是从条件入手,用同样的方法求第五天摘的个数。这样的分析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叫做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根据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的问题,帮助我们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为了策略形成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体验这个策略,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感受它对于解决问题的独特作用。因此,教学例题时先引导学生思考准备怎样求出问题,可以怎样想;再在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一句什么条件先求什么,再依据什么求出问题的结果,获得思考方法的体验;接着追问学生算法“是根据题目里的什么想到的”,初步了解思路是从哪里开始的;最后明确地指出:可以“从条件想起,看能求出哪个问题“。这样的过程,除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深切体会这节课”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二、 巩固应用。
1.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你准备怎样思考?
提示:你觉得这里哪个条件比较重要?是什么意思?
老师课件演示“弹起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的意思。
提问:现在你能在表格里填出每次弹起的高度了吗?
交流:表格里的结果各是多少?你每次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现在你会列式解答了吗?
交流算式。
小结:只要找出题目里的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就可以算出每次弹起的高度。
2. 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第1小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条件?
现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提出的?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准备怎样解答提出的问题。
(2)学生看第2小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提问:你能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你能先和同桌说说看吗?
全班交流问题,并说说是根据哪些条件提出来的。
追问:这些问题怎样解答?学生口答算式。
指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根据条件想问题,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分析问题时可以找出有联系的条件,想能解决那个问题,弄清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谈话:如果用18个圆圈表示18个小朋友,你能标出芳芳和兵兵各排在哪个位置上吗?请在图中标一标,并想想你是根据什么标位置的。
交流:把你标的位置跟大家交流一下,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标。
提问:现在能看着图说说芳芳和兵兵之间一共有多少人了吗?
你会列式解答吗?请算一算。
小结:从条件想起,说说根据哪个条件先求什么,再怎样求出两人之间有多少人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默读题目并看图理解题意。
提问:从条件想起可以怎样想?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这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追问:你分析问题时用了什么策略?
5. 想想做做第5题
了解题意。
谈话:第1个正方形里2个圆,后面每个正方形里圆的个数是前一个正方形的2倍,而且要画得同样大。请大家根据题里的条件估计一下,这样画到第几个正方形就会画不下去了?
大家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动手画一画。
交流:你是根据什么来画的?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
提问:你能估计第8个正方形里可能要画多少个吗?
你能算算看第8个正方形里需要画多少个圆?你是根据哪个条件来算的?
再和你们估计的结果比一比,你有什么体会?
如果继续接着这256个画下去,下一个正方形里画多少个?再下一个呢?
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根据条件来画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实际问题的练习,继续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实际上也穿插着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具体说说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怎样想吗?
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积极的进行学习思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板书设计: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1)
方法一: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30个 |
35个 |
40个 |
45个 |
50个 |
方法二: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第五天:45+5=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