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共筑教育梦想 打造魅力陆小
详情信息

首页 > 详情信息

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发布时间2015年6月16日]
 

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陆静怡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持续思索和探究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并不是学生学不好语文,而是诸多因素使他们没有萌发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没有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因此,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兴趣,对他们现在以及今后的语文学习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一、现状分析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75%的小学生对上语文课的热情并不高。通过这一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笔者与所在班级学生亲切沟通,据了解,大部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相比之下,他们则更喜欢参与度更高、气氛更加轻松的数学课、音乐课和外语课等等,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升学压力束缚学生学习积极性。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已吹响,但我们仍然难以跳出应试教育的“牢笼”。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进名校,最终也是为了好的工作。这对于正处在起跑线上的小学生而言,也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因此,一看到文字类的书面作品就产生反感心理。对于语文这门母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2.学校教学方式滞后不前。

纵观我国多年的教育现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教学方式始终单一、落后。尤其是语文学科,一切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实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感受的关注。

 

二、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虽然对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兴趣方面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也着实不可小觑。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向师性”。

    1. 注重仪表是一种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小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自己首先要抱着尊重学生的心态进入课堂,而注重自己的仪表美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小学生的审美观正处于形成时期,且善于模仿,教师仪表的好坏会使他们直接产生好感和反感,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乃至他们上课的兴趣及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抱着为人师表的心态,慎重的把自己的服饰装扮调整到符合受教育者的欣赏水平上,服饰打扮整洁朴实、美观大方,充分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风貌呈现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例如在上《荷花》、《槐乡五月》这类的写景美文时,教师可以搭配与课文符合的着装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穿上与课文中事物有关联图案的衣服,一下子就与课文亲近,与学生亲近。要想让学生融入课文,入情入境,那么,教师就应该先比学生进入文本,而衣着的搭配,也不失为一种表现的方式,这种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既新颖,又是新时代下的一个挑战。

    2. 学会幽默是一种智慧

教师的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更能让他们放松紧张的心情,调动他们自然纯真的天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欲望,专注于课堂之中。教师的幽默,可以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个人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就是一位精神矍铄、幽默风趣的老师,在其教学实录《小稻秧脱险记》中,他生动地展示了幽默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得一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稻秧和杂草,人物个性鲜明,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自读、自悟能力,兴趣一下子变浓厚,多种形式的朗读,愈发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真正的使得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 关爱学生是一种责任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关爱一切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看法,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快乐。

例如在执教《花瓣飘香》一文时,教师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因素,在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懂事与对妈妈的爱时,可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近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因为班级中很多孩子离开自己的爷爷奶奶,伴随着父母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只有在假期才能回老家看望自己的亲人,这个时候,作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教师更应该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真正关心他们:课堂上的一个眼神,谈话中的肯定与鼓励等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产生对学习的欲望,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二)变换多种教学方式

学方式不是固定的,学生是不同的,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模式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学生。究竟选择哪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要参考学生的具体学情,也要依据教材内容来制定。经验表明:多样化且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正确步入语文学习的轨道,萌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1. 导入紧扣人心。

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好的导课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产生学习动机,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的“准备工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然而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每节课开头如何,也没有固定的方法。这就要看执教者如何把握具体的课文内容,综合各种因素,采用最恰当的导课方式。

开始上课时,教师最好不要直奔主题,讲授新课。因为小学生的知识量及学习方法正处于形成阶段,为避免太突兀,教师应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以此引导他们主动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这需要我们教师必须要在备课时下足功夫。但无论怎样的导课方式,都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情感色调和教材基点等因素,并力求使其自然、新颖、形象多样,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弦,以便使接下来的“好戏”顺理成章。

2. 图片服务文字。

如今的教学,更多的是多媒体课件的时代,在形象生动的教学同时,也不失带来一定的弊端,我们更多的时候,以大量的图片出示,来束缚学生的独特想象能力,认为有些教学环节,只要欣赏相应的图片,便能感知文本。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图片必须服务于文字,只有在最恰当的时候,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图片,才能发挥教学的功效。

例如在执教《鸟岛》一文时,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多的鸟汇集在一起,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本身题目的设计是没有问题,但是,在问题提出后,便大量出示很多鸟类的图片,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欣赏鸟类中,而忽视了本课的主要目的,有些鸟根本就不是属于鸟岛上的品种,这种教学既误导了学生,也使得语文课堂眼花缭乱,更像是一堂美术欣赏课。因此,变换多种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应该注意图片的使用必须服务于文字,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会走向偏差。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如此,现代化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不如传授他们学习的方法,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动起手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1.知识竞赛,焕发课堂活力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热爱表现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正大综艺”、“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比赛的内容可以以近期学过的语文知识为主,适量穿插自然、地理、人文、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常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角色转换,迎来心理期待

三尺讲台虽小,却承载了太多的份量。教师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可是学生却未必知晓。他们体会不到教师的辛劳,也就不会付出太大的热情去认真听讲。教师不妨转换位置,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先生”,体会做老师的辛劳。而这种换位教学法可以有两点好处:

    首先,对“小先生”而言,为了上好这节课,成功地扮演一名教师的角色,他在课前就需多花时间熟悉课本,掌握比别人更多的资料,随时准备给学生答疑、解惑。如果在课堂上遇到学生突然提出的陌生问题,他还要学会随机应变才不失“师道尊严”。在这样的角色体验中,“小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极大调动起来。

    其次,对台下的学生而言,数年如一日,早已习惯了老师在台上讲课。当台上的“老师”换成了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同学,单就视觉效果而言,就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冲击感,这种冲击感和新鲜感,台下的学生会好奇和期待台上的“老师”将会如何表现,这节课将会与平时有何区别?而强烈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台上“小先生”的提问也会更加关注,从而调动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兴趣。

因此,这种互换位置的有趣较量从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对台上的“小先生”、台下的学生,还是对营造整个课堂的氛围而言,无疑都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卞金祥:《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月第1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月第2版。

[3]高帆:《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月第1版。

[4]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月第1版。

[5]刘世斌:《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