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信息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蒋文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和突破,通过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将思维导图的模式导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章的阐述中,基于深度学习和思维品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方法,真正的落实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深入学习;思维品质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经验构建学习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联想,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促进自我学习能力和情感的提升。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因此在现阶段,尤其是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以语文教学中引导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真正的落实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 优化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不仅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规定了教学的走向,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以及思维目标清晰的掌握,参照知识的切入点,针对语文教学素材,制定出符合要求的教学方案,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课堂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文章的精神。第二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评价性,即是学生的进步能够有数据进行评价。
比如说在进行《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文章的“我”为什么会难过,在文章中,母亲说“提那些往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母亲的话你能够体会到什么,让你想到了什么?在制定完相关的目标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价,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的让其理解文章母亲的情感以及感悟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母亲的默默付出,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文章的学习和课堂的教学中,并在对文章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再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连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知识的延伸,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 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整合和联系的意识,并且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相互之间过多分散,语文知识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如果语文教学中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学习上,学生容易对局部的知识上进行纠缠,不善于对整合的语言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而基于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度教学,通过对教学资源和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性的学习,深层次的对知识信息进行掌握和加工,评判性的高层次思维能够有助于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新情境中出现的问题。
单篇课文中的资源整合
在单篇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惯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捕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比如说在《理想的风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围绕“漾、泛、转”来体现刘老师的乐观和坚强,但是在这样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整片文章的整体感悟。因此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培育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整片的文章架构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学生游览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和追风筝四个阶段来对整片的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并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文章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那么讲故事和写板书的情节能不能不写,引导学生学会前后观瞻的去思考文章的内容,将隐藏在文本之后的写作奥秘充分的挖掘,在看似无关的故事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内在的练习,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思考,学会融会贯通。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仅对文章整片的架构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感悟到了作者的架构之妙,又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多篇课文中的资源整合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摆脱单篇教学的狭窄和束缚,通过多篇课文的联系,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形成文体思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单元和不同年级的同类文体进行统整开发,有效的引导学生充分的把握每类文体中的特点和策略,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文章的共同点,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比如说在《说勤奋》的教学中,发现文章是以说理为主,通过观点的提出用实际的案例进行论证,在最后得出结论,在文章的描写过程中擅长用事实讲道理,采用的叙议结合的方法,而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发现《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会合作》等文章也是采用相同的表达方法,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学理文做回顾梳理,在回顾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说理文的结构,掌握说理文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究和学习,提取文章的观点,梳理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资料,并可以通过举办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自己关心的话题进行辩论,运用说理文的结构,有理有序,引导学生将理论的知识运用在实际中,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 注重知识建构,转变学生思维方式
建构主义相关的思想理论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壁垒,并不断的累积,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只能由学生独自的来完成。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具体的情境中,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沉淀自我的知识经验。
比如说在《麋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去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壁垒。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案让学生确认是否是麋鹿,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对图中的动物进行对比,并根据文章的内容解释自己的判断。其次梳理讲解经历,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了解到麋鹿的传奇经历,并思考相关的讲解顺序,在讲解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指导。最后讲解文章的开头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开头能够麋鹿增添神奇的色彩。结构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学会提取整合,对文章的信息进行评判,学会多种形式的讲解,而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建构发展。
综上所述,在思维品质培养的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的对内容思考和挖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师话语对学生思维影响的案例分析[J]. 曹新. 教育学术月刊. 2012(08)